福州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桥梁文化 > 正文

叙旧与探新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 2020-06-12浏览次数:

叙旧与探新

—桥梁文化笔记两则

郑振飞

摘 要:据我国关于廊桥的文字记载,唐朝早已有之。然文字记载多,遗存实物少,福建省偏远山区尚保留一批。宋朝 《清明上河图》 中的一座虹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奇巧结构,造型优美,是我国首创。

桥是什么?从桥梁史上看,它是一种能够跨越河流及一切天堑的人工构造物,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的标志。但它又是一个充满人文思想的象征,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思想情感等精神方面的桥梁。广义的桥梁应当是,跨越一切天堑、超越三维空间,实现人们美好理想的构造物,“是人世间的好东西。”

关键词:桥梁文化  实物  精神 叙旧  探新

廊桥叙旧

凡是到过福建旅行的人,或者在崇山峻岭、山溪绝涧之旁,或者在险滩急流、柳岸沙汀之际,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瑰丽多彩而结构独特的桥梁,这些桥梁,横亘如虹,上覆廊屋,饰以重檐,或更构亭阁,挺然秀出,极似宋人所绘栈道图,雄丽而饶有画意。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把这种桥梁称为廊桥。

我国关于廊桥的文字记载,最早的要算大诗人白居易《修香山寺记》:“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可见唐代已经有这种桥梁了。我国廊桥散见于陕、甘、川、桂、滇、黔、闽、浙、赣诸省,然见载于文字的多,见之实物者则寥若晨星。庆幸的是,福建闽东、闽北等偏远山区,至今还保留一批廊桥,让我们看到祖先的聪明才智与艺术风采。

福建的廊桥大多为木拱桥,其渊源应追溯到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的杰出代表,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传说,明代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蕃因窥视谋取这幅名画,将收藏家王太仓害死,后来范允临作《一棒雪》传奇此事,京剧里《审头刺汤》等剧目,就是由此而来。传说未必可靠。但一九二九年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特务挟持下,匆惶逃离北京时,曾把此图劫往长春,直到东北解放,这幅“珍藏易主知多少”的历史珍贵文物才回到人民的手中,却是事实。可见这幅画在历史上的地位。

这幅画的主题是北宋时代东京汴州(今河南开封)城内外欢度清明佳节时的盛况,它真实地记录了宋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图景。因为真迹曾经损残,所余已非全貌,从现存部分来看,画幅中的一座虹桥,就成了主题中的主题了。五十年代,《中国古代桥梁》作者唐寰澄教授发现画中的这座虹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奇巧结构,是为我国劳动人民首创。

这座虹桥, 跨径约 25 米, 离水面约 6 米。主拱结构由两个折线形木杆拱骨架组成。两个拱骨架在桥梁横向相错排列,通过横向搁置的若干横骨的承托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稳定的拱式结构。纵骨要靠横骨支承,横骨又靠纵骨依托,相互依存成拱,这正是我国古代人民匠心独运和建筑构思上的精华。而纵观整体主拱结构,轮廓刚劲,线条柔和,均匀对称,造型优美。

福建现存的廊桥,主要有古田县的公心桥,屏南的龙井桥和溪坪桥,双孔的有屏南千乘桥与龟溏桥,其结构与脍炙人口的 《清明上河图》 中的汴州虹桥相同,唯独因为地处东南亚热带,为防止风雨剥蚀,桥上建筑了桥屋,变成廊桥。廊桥桥面,通铺厚木板,或于其上再置古板,以方砖。廊屋支柱、门、窗、侧墙及栏杆,亦系木构。柱梁之上,亘以屋架,再盖陶瓦。屋顶形式,两坡重檐,朴素淡雅。桥正面用风檐板遮盖,以避风雨。然则从桥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主拱奇特结构。这些木拱桥以千乘桥年代最为远久,始建于宋代,最后一次重修在嘉庆廿五年 (公元一八二〇年),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

除此以外,闽南永春的通仙桥,闽西龙岩的八字撑架桥,也都值得一提。通仙桥始建于宋绍兴年间,为梁式桥。在四个船形的桥墩上架设木梁,梁上敷木板,设木栏,架屋顶,铺青瓦。是目前我国难得保存下来的全木结构梁式桥。龙岩八字撑架桥,则结构新颖,独树一帜,在两孔桥跨之间的厚墩上建立高塔,墩厚塔高,突出了它的主体地位。塔高三层,六角重檐,雄壮奇伟,丰韵幽美。

廊桥的桥屋不仅是桥梁建筑艺术上的一种装饰,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结构物。或为过旅行人,遮风避雨;或为商贾走贩,依桥设肆;或为文人墨客,宴饮酬酢;或为设置关卡,扼守要津,凡此等等,不一而足。福建古代廊桥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闽部疏》 曰:“闽中桥梁甲天下,虽山坳细涧,皆以巨石梁之,上施榱栋,都极壮丽,初谓山间木石易办,已乃知非得已。盖闽水怒而善奔,故以重重木压之……亦镇压意也”。这说明八闽江河奔腾湍急,冲刷严重,桥上建屋还有一个目的,在于增加重量,使桥更加稳定。

当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无需再靠桥屋来保护修桥的材料了,也不必用桥屋来加重静载,增强桥梁的稳定性,但对于桥梁建设的点缀与装饰,衬托与美观,仍然是现代桥梁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桥梁探新

人的一生要走过多少桥,看过多少桥,领略多少桥梁山光水色与诗情画意。但是,如果真要问,什么是桥,桥梁一词含义是什么?却难免有些茫然了。难怪英国诗人勃莱克说:“一粒砂里有一个世界,一块石头里有一个天国”。大千世界,仪态万方,它内涵着多少奥秘与哲理。

什么是桥?一般人总会说,能使人过河,从此岸到达彼岸的结构就是桥了。那么,船算不算桥?能使人越岭,从此山到对山的结构就算是桥了,那么直升飞机算不算桥?可见给桥下定义难矣!我国最早关于桥的文字记载,出现在 《诗经·大雅·大明》 中, 说周文王“ 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 , 它是一座浮桥。所以,古代的桥叫梁,而不叫桥。《说文解字注》对梁的解析是:“高而拱之意”。如果作个臆测,从桥梁发展史来看,总先梁后有拱,先有木结构,后有砖石拱结构,后来历代就把“桥”“梁”两个字合拼在一起沿用了。在桥梁学者眼里,桥梁是一种能够跨越河流及一切天堑的人工结构物,上面行车走人,下面通航排水。而船与飞机,只能渡人不能走车,是不能算做桥的。至于 《尔雅释宫》 的“倚”(即汀步桥)、《广志》中的“榷”(即独木杠)、《史记》里的“圯”,都不能算做桥的。

当然,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建设,桥梁的解析,已不是《说文解字注》 或者 《诗经》中的含义了。

茅以升教授曾经指出,桥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征。其实,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桥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科技与经济、文化、综合国力的标志。当今世界,所谓“超级大桥”大战已是如火如荼。大跨斜拉桥与悬索桥近廿年来风起云涌,日本的本州、四国跨海桥,斜拉桥一跨一公里,悬索桥一跨接近二公里,表明了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经济实力和人们巨大的创造能力。值得高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桥梁事业,也正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上海杨浦大桥,以 602 米的径跨而跃居世界斜拉迭合梁的首位,四川万县长江大桥 420 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是当前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表明我国桥梁正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些成绩,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然而,真正要说清“桥梁”一词的含义功能并非易事。桥梁又是一种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象征,它或踏平坎坷,克服障碍;或弥合伤痕,沟通心灵;或促进交往,增强友谊,凡此等等,都可以看做是桥梁的功能或同义语。桥梁它既具体又抽象,有物质的桥也有精神的桥。

杨振宁教授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近三百年来,世界物理学史上留下九个重大划世纪方程式,涉及十二位科学家。十二位中健在的只有杨振宁和他的学生密尔斯,而第九个方程就是杨振宁和密尔斯共同提出的规范场。他的宇宙不守恒定律曾获得诺贝尔奖,他无疑是当代世界物理学的泰斗,但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他同样用毕生的精力,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人们赞扬他架设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振宁教授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桥梁工程师,而他这种崇高的精神就是桥梁可贵的品格。

美国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巴罗发现自己的学生牛顿才华横溢,主动让出唯一的讲座席位。正是由于巴罗教授的远见与胆识,牛顿这颗明星开始从地平线升起,他的三大运动定律把现代科学推向一个崭新的世纪。在巴罗教授看来,科学领域不是地主贵族的世袭领地,耕耘知识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既然生命和经验都会衰老,一个严正的科学家不能无视这个自然规律,一个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也包括献出他的荣誉与地位都毫不吝惜。在这里巴罗教授本身就是一座继往开来的桥梁。

可见,从人文意义来考察桥梁,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精神的桥,人们赞颂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为了向四化进军,他甘当人梯让年青一代攀登科学高峰,说他架设了一座科学的人桥。就连小小的喜鹊为了抗议玉皇大帝的暴政,居然也在浩瀚的银河上,搭起一座爱情的桥梁,让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夕相会。这些桥,区别于地上的物质的桥,它是精神世界的桥,崇高理想境界的桥。

所以,桥梁从广义上说,它是跨越一切天堑,超越三维空间,实现人民美好理想的结构物,用茅以升教授的话说:“桥梁是人世间的好东西”。有了它,人民从昨天走到了今天,从贫困走向康乐;有了它,人民把希望变成现实,并且正在创造美好的生活。有了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领导我们,跨越一个崭新的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富强、民主、昌盛的国家。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座桥吧! 既象桥那样披风浴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又象桥那样,胸怀坦荡,高瞻远瞩,向着未来,把祖国推向璀璨的新世纪……

(作者单位:中共福州大学党委 来稿时间:1998 年 2 月 18 日)

下一篇:桥梁文学随笔